阿迪达斯和彪马的创始是亲兄弟俩?

86服饰网 2023-01-02 22:01 编辑:admin 59阅读

adidas(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阿道夫・达斯勒和彪马的创始人鲁道夫・达斯勒是亲兄弟俩。

哥哥鲁道夫比弟弟阿道夫大2岁。1924年,兄弟俩成立达斯勒鞋厂,哥哥负责销售,弟弟负责研发,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4年后,达斯勒鞋厂远近闻名,达斯勒家族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豪门。

但有,传言兄弟二人不合,或说两人的妻子不和,或说阿道夫经营中以权谋私。二战时期,希特勒上台之后,兄弟俩受其演讲的蛊惑双双加入了纳粹党。可是,尽管如此,二人的政见却并不相同。

哥哥鲁道夫对纳粹十分“效忠”,而弟弟阿道夫则暗地里解救了不少犹太人。如果说之前经营上的矛盾是芥蒂,政见上的矛盾则如天河,直接让两人分道扬镳。

1948年,二战结束,阿道夫・达斯勒以其自身姓名的组合Adi与das,将公司更名为:adidas。

鲁道夫则以自立门户,以自己的名字建立鲁迪鞋厂(不久改名为PUMA)。

扩展资料

PUMA 于1948年成立于德国荷索金米兰,PUMA中文作彪马,意为美洲狮,德国一家以生产鞋与运动服为主的大型跨国公司。创始人:鲁道夫・达斯勒(Rudolf Dassler)。

鲁道夫・达斯勒于1924年加入了弟弟阿道夫・达斯勒(昵称阿迪Adi)位于赫若拉赫的达斯勒公司,并将公司更名为达斯勒兄弟公司。1930年代中期,达斯勒兄弟公司成长为具有近百名员工、有三十余种款式的全球运动鞋领导品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斯勒兄弟公司复业,有47名员工,并以帆布与美军燃油槽提炼出橡胶,制成战后第一款运动鞋。

1948年阿道夫・达斯勒以其自身姓名的组合Adi与das将达斯勒兄弟公司更名为adidas,两兄弟从此分道扬镳,哥哥鲁道夫・达斯勒另成立了PUMA公司,与adidas的方向相同,都以体育用品生产为主,两人从此成为竞争对手。

彪马 (Puma) 是全球著名的运动品牌。 彪马 (Puma) 的鞋与服饰在嘻哈涂鸦文化中受到全球各地年轻人的极度欢迎。同时彪马 (Puma) 与阿迪达斯 (Adidas) 更是1970与1980年代嘻哈文化的代表。

adidas(阿迪达斯)创办于1949年,是德国运动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AG成员公司。以其创办人阿道夫・阿迪・达斯勒(Adolf Adi Dassler)命名,1920年在黑措根奥拉赫开始生产鞋类产品。

1949年8月18日以adidas AG名字登记。阿迪达斯原本由两兄弟共同开设,在分道扬镳后,阿道夫的哥哥鲁道夫・达斯勒 (Rudolf Dassler)开设了运动品牌puma。

其经典广告语:“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2011年3月,斥资1.6亿欧元启用全新口号――adidas is all in(全倾全力)。

2017年6月,adidas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7 年度全球50 大最聪明公司”榜单。2018年7月19日,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adidas位列480位。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adidas排名第49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彪马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百科-adidas

阿迪达斯和彪马的创始是亲兄弟俩。阿迪达斯创始人是阿道夫・达斯勒(Adolf Adi Dassler),而彪马的创始人则是鲁道夫・达斯勒(Rudolf Dassler)。

鲁道夫・达斯勒于1924年加入了弟弟阿道夫・达斯勒(昵称阿迪Adi)位于赫若拉赫的达斯勒公司,并将公司更名为达斯勒兄弟公司。

1948年阿道夫・达斯勒以其自身姓名的组合Adi与das将达斯勒兄弟公司更名为adidas,两兄弟从此分道扬镳,哥哥鲁道夫・达斯勒另立了PUMA公司,与adidas的方向相同,都以体育用品生产为主,两人从此成为竞争对手。

扩展资料

阿道夫・达斯勒与鲁道夫・达斯勒的合作与纷争

1、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随着生意渐渐做大,1924年阿道夫邀请大自己两岁的哥哥鲁道夫・达斯勒加盟,并于当年成立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

一开始,这对兄弟联盟可谓黄金搭档,喜欢被人昵称为“阿迪”的阿道夫沉默含蓄、注重实际,像一个内敛而有涵养的艺术家。曾经在皮革公司当过销售员的鲁道夫,则是一个天生的营销能手。为此,阿道夫成了公司的设计师,鲁道夫主要负责把产品推向市场。

达斯勒兄弟公司的早期发展颇为顺利。1928年,达斯勒制造的鞋子首次在奥运会上亮相,兄弟俩兴奋不已。4年后,一名德国短跑运动员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一枚百米铜牌,他穿的正是达斯勒球鞋。

奥运会期间,达斯勒兄弟公司每年能够销售10000双跑鞋和足球鞋,员工达70多人。在那个汽车还只是富人“玩具”的时代,鲁道夫却已享用着梅赛德斯赛车,阿道夫节俭一些,但也开了一辆从英国进口的摩托车。

达斯勒鞋的良好口碑很快传到了德国田径队教练约瑟夫・韦策耳中。在他的帮助下,兄弟俩顺利地让自己的产品进入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

2、祸起萧墙,同室操戈

随着“二战”的爆发,阿道夫与鲁道夫因经营理念不同矛盾激化,1943年,在一次盟军的空袭中,当阿道夫和他的妻子爬进家里的防空洞时,鲁道夫和妻子已经身处其中,“这畜生又回来了”,阿道夫这样说道,很明显他是在说空袭的飞机,但这在鲁道夫看来,阿道夫是在辱骂他,兄弟二人就此互不理睬。

另一种说法是,“二战”结束后,在盟军对达斯勒鞋厂是否曾与纳粹有关联的问题进行调查时,阿道夫出卖了兄弟,被无罪释放并重新掌管鞋厂,鲁道夫因兄弟告发成为美国战俘。

因为“二战”期间,兄弟俩都加入了纳粹党,但政见不一,鲁道夫性格激进,对纳粹更加“效忠”,他曾为德国制造靴子和防空枪,阿道夫则在暗地里解救了不少犹太人。

迄今为止,阿道夫和鲁道夫为何反目成仇的真正原因依旧是个谜,达斯勒鞋厂却为此走到了分裂的边缘。1946年鲁道夫被释放后,他不得不带着家人移居到小镇那条小河的对岸,白手起家建起另一家小鞋厂。

从此,阿道夫两兄弟开始分道扬镳,在相隔仅几公里的距离中,展开了漫长的“相煎”之战。1948年,鲁道夫正式给公司命名为“彪马”,随即阿道夫也注册了“阿迪达斯”商标。其后几十年的竞争中,阿迪达斯与彪马互有攻守。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赛场,成为兄弟两人的必争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UMA--品牌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阿迪达斯VS彪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adidas(阿迪达斯)的创始人阿道夫・达斯勒和彪马的创始人鲁道夫・达斯勒是亲兄弟俩。

1949年8月18日以adidas AG名字登记。阿迪达斯原本由两兄弟共同开设,在分道扬镳后,阿道夫的哥哥鲁道夫・达斯勒 (Rudolf Dassler)开设了运动品牌puma。

其经典广告语:“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2011年3月,斥资1.6亿欧元启用全新口号――adidas is all in(全倾全力)。

扩展资料:

阿道夫・达斯勒和鲁道夫・达斯勒兄弟俩分道扬镳:

鲁道夫・达斯勒于1924年加入了弟弟阿道夫・达斯勒(昵称阿迪Adi)位于赫若拉赫的达斯勒公司,并将公司更名为达斯勒兄弟公司。1930年代中期,达斯勒兄弟公司成长为具有近百名员工、有三十余种款式的全球运动鞋领导品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斯勒兄弟公司复业,有47名员工,并以帆布与美军燃油槽提炼出橡胶,制成战后第一款运动鞋。

1948年阿道夫・达斯勒以其自身姓名的组合Adi与das将达斯勒兄弟公司更名为adidas,两兄弟从此分道扬镳,哥哥鲁道夫・达斯勒另成立了PUMA公司,与adidas的方向相同,都以体育用品生产为主,两人从此成为竞争对手。

彪马 (Puma) 是全球著名的运动品牌。 彪马 (Puma) 的鞋与服饰在嘻哈涂鸦文化中受到全球各地年轻人的极度欢迎。同时彪马 (Puma) 与阿迪达斯 (Adidas) 更是1970与1980年代嘻哈文化的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UMA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adidas

很少人知道,阿迪达斯与彪马这两个世界性体育品牌,是由一个家族六十年前的恩怨情仇开始的?? 黑措根奥拉赫,是德国南部纽伦堡的一个奇特小镇。那是个中世纪风情十足的德国小镇,一条小河从镇中蜿蜒而过,河的两边分别是阿迪达斯和彪马的总部。因为一宗持续了六十年的家庭纠纷,这个镇一直是一分为二,两边各有自己的面包店、肉铺、酒吧和学校。而世界著名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和彪马的出现,也跟这宗家庭纠纷密切相关。来自德国的一对兄弟阿道夫・达斯勒和鲁道夫・达斯勒,在20世纪60年代分别在这里创立了阿迪达斯和彪马两大运动品牌。然而,在其后的商业竞争生涯里,两兄弟间却充满了刻骨的仇恨,也使得这个小镇成为著名的“弯脖之城”。 鲁道夫・达斯勒和阿道夫・达斯勒,出生在德国南部的小镇――黑措根奥拉赫的一个鞋匠家庭。哥哥鲁道夫昵称鲁迪,颇具商业头脑,喜爱与人交际;弟弟阿道夫昵称阿迪,头脑敏锐眼光独到。阿道夫像一名内向的艺术家,而善于言谈、讲话风趣的鲁道夫则是一位天生的公关家。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阿道夫师从父亲当了制鞋匠。凭着很高的悟性,阿道夫的手艺很快便超过了父亲,生意越做越红火。生产的扩大、人手的不足,让阿道夫产生了拉哥哥鲁道夫入伙的念头。幸运的是,鲁道夫的商业才智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凭着他的智慧,顾客总是心甘情愿地掏腰包,而且认为买得很值。1924年7月1日,兄弟俩注册了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携手打拼天下。这个小厂只加工没有任何品牌的便鞋,也偶尔为那些敢于在露天场所跑步的大胆者钉鞋。上等材质、精细的加工和良好的耐用性,是阿道夫和鲁道夫经营鞋厂的主要宗旨。敏锐的商业头脑、科学的管理策略让达斯勒兄弟运动鞋厂的生意蒸蒸日上,厂房不断扩大、设备不断增添。可喜的是,达勒斯兄弟二人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事必躬亲,无论制鞋工艺还是销售流程都了然于心。生意的扩大让阿迪开始担忧:要保持生意长足发展必须在制鞋工艺上下功夫。在阿迪的安排下,鲁道夫全面接管了业务,而阿迪则选择进修,埋头苦学,仔细研读制革、管理和会计方面的书籍。一个苦心研究,一个着眼销售,制鞋厂办得像模像样。 达斯勒鞋的良好口碑,很快传到了德国田径队教练约瑟夫・魏策的耳中。在他的帮助下,兄弟俩顺利地让自己的产品进入了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这届奥运会成了非洲裔美国运动员杰西・欧文斯(Jesse Owens)一人的奥运会。似乎是要与希特勒对着干,欧文斯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位在一届比赛中获4枚金牌的田径运动员,他远远地把那些蓝眼睛、高鼻梁、金头发的运动员们甩在了后面。如此佳绩的背后藏着一个秘密,那就是欧文斯穿的正是达斯勒生产的跑鞋。自此以后,达斯勒兄弟鞋厂声名远扬 在运动市场上,同宗同源的阿迪达斯和彪马或明或暗、或虚或实的厮杀和对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几十年来,两大品牌的竞争一直高下不分,就连两万人的小镇也分裂成对立阵营,水火不容,甚至禁止通婚。黑措根奥拉赫也因此得到一个别称――弯脖之城。因为当地人交友前,必定会弯下脖子看看此人脚上穿的是哪个公司的鞋,倘若不是同一品牌支持者,绝对不会开口说话。乘坐公交车,倘若车上坐的全是彪马派,那么阿迪族只好硬着头皮等下一趟车。 几十年的竞争中,兄弟二人的制鞋厂不分输赢。阿迪与哥哥的首次交锋,以前者的胜利告终。那是在1954年的瑞士世界杯足球赛上。当时,遭到鲁道夫蔑视的西德国家队教练泽普・赫贝尔格将友谊之手伸向了阿迪,并与之建立了良好关系。阿迪为西德队准备了一款专门用于湿滑草地的球鞋,目的是为了防止球员雨天频频滑倒。效果在比赛中充分体现了出来。球赛的胜利,也是阿迪的胜利。因为,他战胜了自己的兄长,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是在1962年的巴西世界杯,彪马却一举夺得头筹,给予阿迪一个重重的还击。 兄弟两个不但在瓜分市场上频频交火,对于广告经营也是互不示弱。1958年,阿迪达斯打出口号,自称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鞋”。鲁道夫差人暗中行动,企图阻止弟弟阿迪这样做。一怒之下,阿迪向法庭抖露哥哥的行径,鲁道夫惨败而归。第二天,阿迪竟差人将广告词贴在哥哥的办公室窗户上故意气他。 就这样,直到兄弟二人相继去世,竞争依旧激烈。尽管两兄弟晚年的时候见过几次面,进行过私下的谈话,但最终这个家族还是维持着这种痛苦的分裂,他们二人甚至留下遗愿,让子孙后代继续斗下去。1974年,鲁道夫因病去世。第二天,阿迪发表的吊唁信中却似乎充满了喜悦:“本着人类同情之心,阿道夫・达斯勒家族不会对他的去世发表任何评论。”4年之后,阿迪也随之而去。他们兄弟的墓地分别位于小城的两端,身为亲兄弟,可墓地却相隔最远,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的仇有多深。 下一代人继续这争斗 两兄弟中,鲁迪尤其让人难以相处,他与长子阿明的关系闹得很僵,经常对阿明加以严厉的斥责。鲁迪在20世纪70年代健康恶化时,冲动地修改了遗嘱,剥夺了长子阿明的继承权,另立小儿子格尔德为财产继承人。鲁迪1974年病逝后,在宣布遗嘱时,阿明被已故父亲这最后意外的一击给击垮了,他哀求弟弟格尔德,但却遭到了拒绝,最后阿明只好寻求法律仲裁。家族财产的归属最后重新进行了调整,阿明成为了彪马的主要股东,而格尔德只保有少量股份。 阿迪达斯这边却是遭遇另外的困惑。阿迪去世后,其大权由其长子霍斯特・达斯勒来接管。霍斯特具有非凡的营销天赋,他开创性地为阿迪达斯品牌建立了“金字塔”型推广模式,率先将阿迪达斯体育用品在视觉上与运动员、运动队、大型比赛以及相关体育活动联系起来。在他的倡导下,阿迪达斯成为第一个向优秀运动员免费赠送运动鞋的公司,第一家与运动队签定长期提供球鞋、球袜合同的公司,使人们在许多世界级的比赛中看到优秀运动员们脚上穿着阿迪达斯新推出的产品。但是1985年霍斯特・达斯勒的离世,又使阿迪达斯失去了一位具有品牌远见的品牌管理者,阿迪达斯品牌开始动摇。 彪马在事业走向衰败时,一些名人为其重新步入辉煌作出了积极贡献。在网坛名将鲍里斯・贝克尔退役后,麦当娜和布拉德・皮特成为彪马公司的形象代言人,为其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助其重整旗鼓。尽管如此,彪马公司董事会主席约亨・蔡兹却无力阻挡法国实力雄厚的PPR集团对其进行收购的脚步。 1989年,阿迪达斯公司被卖给一位备受争议的法国人――伯纳德・塔皮尔。塔皮尔的政治抱负超过他的商业兴趣。3年后,当他发现自己身陷财务困境时,把阿迪达斯的控制权出让给了法国的一家银行财团。目前,阿迪达斯公司已经重新回到了德国人手中,正在重现往日的辉煌。《阿迪达斯对阵彪马》的作者芭芭拉・史密特在她的书中写道:“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彪马公司创始人鲁道夫的孙子弗兰克,如今却在为阿迪达斯公司效力。”但是,当地许多人不愿改变。弗兰克跳槽到阿迪达斯后,镇上两份报纸都说他背叛了彪马,他的亲属中也有人对他很恼火。 阿迪达斯与彪马的家族斗争最终以各自被收购而告终。这让我们想到,在一个互不信任的家族中,完全的分割,包括非竞争协议,也许是解决家族冲突唯一有效的方法。此时不得不想起曹植的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然而,好景不长。二战期间动荡不安的环境,让制鞋厂被迫停产。似乎是受了幸运之神的眷顾,尽管德国的慕尼黑等大城市已被炸成一片废墟,不过黑措根奥拉赫小镇没有战事,达斯勒制鞋厂设备、厂房保护完好。 二战结束以后,达斯勒家族内部开始走向分裂。1945年5月,纳粹无条件投降,阿道夫与哥哥鲁道夫重操旧业,制鞋厂重新开张。在盟军对阿迪的制鞋厂是否与纳粹有染问题展开调查后,阿迪被免罪,并重新掌管了公司;鲁道夫却因被自己的亲兄弟告发,成为了美国人的战俘。与此同时,1948年冬,兄弟二人在经营方面产生严重分歧。虽然他们极力想协调,但始终无法解决。1949年1月,在意识到矛盾已经无法调和后,兄弟俩正式分家。哥哥鲁道夫带着一半财产,与妻子和两个子女迁居到奥拉赫河另一岸,和支持他的大部分销售人员建起新的制鞋厂,一切从零开始。而大多数操作工人则选择留下来,与弟弟阿道夫一起继续经营原来的鞋厂。1949年8月,阿道夫几经斟酌,“阿迪达斯”(adidas)在当地法院正式注册。随后,鲁道夫的鞋厂取名“彪马”(puma)。兄弟二人间的生意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但是,说起兄弟二人反目成仇的原因,黑措根奥拉赫小城一些年长的居民还有另外的说法――弟弟与嫂子关系暧昧,妯娌间不和,鲁道夫监守自盗、私设小金库等。老人们说,最终的破裂是因 1943年的一件意外。当时,兄弟们两对夫妇同住在家中的防空洞里。一天,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隆隆地飞过,阿迪嘴里念着“这畜牲又来了”。谁想,说这话时鲁道夫刚好下楼向阿迪走来,误以为是在骂他,兄弟二人就此互不理会。而无论家人如何解释当时阿迪所指并非他,鲁道夫也不愿相信。总而言之,由于种种原因,两兄弟最终分道扬镳,并且结成宿敌。 在运动市场上,同宗同源的阿迪达斯和彪马或明或暗、或虚或实的厮杀和对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几十年来,两大品牌的竞争一直高下不分,就连两万人的小镇也分裂成对立阵营,水火不容,甚至禁止通婚。黑措根奥拉赫也因此得到一个别称――弯脖之城。因为当地人交友前,必定会弯下脖子看看此人脚上穿的是哪个公司的鞋,倘若不是同一品牌支持者,绝对不会开口说话。乘坐公交车,倘若车上坐的全是彪马派,那么阿迪族只好硬着头皮等下一趟车。 几十年的竞争中,兄弟二人的制鞋厂不分输赢。阿迪与哥哥的首次交锋,以前者的胜利告终。那是在1954年的瑞士世界杯足球赛上。当时,遭到鲁道夫蔑视的西德国家队教练泽普・赫贝尔格将友谊之手伸向了阿迪,并与之建立了良好关系。阿迪为西德队准备了一款专门用于湿滑草地的球鞋,目的是为了防止球员雨天频频滑倒。效果在比赛中充分体现了出来。球赛的胜利,也是阿迪的胜利。因为,他战胜了自己的兄长,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是在1962年的巴西世界杯,彪马却一举夺得头筹,给予阿迪一个重重的还击。 兄弟两个不但在瓜分市场上频频交火,对于广告经营也是互不示弱。1958年,阿迪达斯打出口号,自称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鞋”。鲁道夫差人暗中行动,企图阻止弟弟阿迪这样做。一怒之下,阿迪向法庭抖露哥哥的行径,鲁道夫惨败而归。第二天,阿迪竟差人将广告词贴在哥哥的办公室窗户上故意气他。 就这样,直到兄弟二人相继去世,竞争依旧激烈。尽管两兄弟晚年的时候见过几次面,进行过私下的谈话,但最终这个家族还是维持着这种痛苦的分裂,他们二人甚至留下遗愿,让子孙后代继续斗下去。1974年,鲁道夫因病去世。第二天,阿迪发表的吊唁信中却似乎充满了喜悦:“本着人类同情之心,阿道夫・达斯勒家族不会对他的去世发表任何评论。”4年之后,阿迪也随之而去。他们兄弟的墓地分别位于小城的两端,身为亲兄弟,可墓地却相隔最远,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的仇有多深。

阿迪达斯和彪马的创始人的话,是不是亲生兄弟?这个还真的是无从考证,但是从两个品牌的定位来讲的话,阿迪拉斯要远远高于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