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装的历史演变?

86服饰网 2023-09-15 00:47 编辑:admin 91阅读

一、苏联军装的历史演变?

第一套军服大约出现在16~17世纪伊万四世时期。当时,沙俄军队身着长长的红色粗呢大衣,饰白色肩带,头戴粗呢帽,脚蹬用毛皮镶边的靴子,手持马刀、火枪等兵器。

彼得一世创建了沙俄第一支常规部队。到1700年,全俄共有33个团,其中2个团是沙皇的近卫军。这支部队的军服式样为:长大衣,红坎肩、长袜、三角帽,军官胸前佩带识别标志。

以后各个时期的军服,有胸甲骑兵的胸甲护身制服、骠骑兵的短上衣、金属头盔、装饰精美的高筒军帽等等。19世纪,俄国军队出现了肩章,不同的兵种肩章各不相同。龙骑兵、胸甲骑兵、格列那结尔兵就是以不同颜色的肩章、头盔、纽扣及帽缨等作为识别标志的,甚至连坐骑都按毛色分开。制服一般为斜襟,衣领很高,下着灯笼裤,穿靴子。有趣的是,当时的靴子不分左右脚,据说是为了方便。

19世纪末,兵器的射击距离越来越远,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了,这对革新军服式样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废除鲜艳的外衣和笨重的头盔,并考虑军服的伪装性能,防止重新出现亚历山大二世时的一则奇闻。那是在1862年,亚历山大二世下达了一道命令,要求统一着装参加会操。在土耳其炎热的沙漠地带穿上这种服装,舒适实用。然而在满洲战役中,远东地区的士兵穿着这种浅色的衣服,在深色地形的反衬下,却成了敌人最好的靶子。为减少伤亡,军官们不得不下了一道可笑的命令,要求士兵少洗衣服,以尘土、汗渍作为军服的伪装色。

二、迷彩服是由什么动物仿生而来的?偏振光导航仪呢

迷彩服是根据蝴蝶仿生而来。

苏联昆虫学家施万维奇根据当时人们对伪装缺乏认识的情况,提出利用蝴蝶的色彩在花丛中不易被发现的道理,在军事设施上覆盖蝴蝶花纹般的伪装。因此,尽悉扮管德军费尽心机,但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然无恙,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同样的原理,后来人们还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伍粗的伤亡。

偏振光导航仪是根据蜜蜂。

蜜蜂复眼的每个单眼中相邻地排列着对偏振光方向十分敏感的偏振片,可利用太阳准确定位。科学家据此原理研制成功了偏振光导航仪,早已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中。

防震帽是根据啄木鸟。

是啄木鸟

观察啄木鸟头部结构可以发现,啄木鸟的头盖骨和大脑之间有极窄的缝隙和少量的液体,使得震波在啄木鸟头部的传播比在人的头部困难得多。啄木鸟大脑被一层密实而富有弹性的头骨紧密地包裹起睁橘灶来,头骨骨质呈海绵状,形成一个避震功能极佳的保护垫,可以有效抵御外力的撞击。此外,啄木鸟头部的肌肉有助于吸收、分散受到撞击的力量。舌头底部的结缔组织延伸环绕脑部,同样可发挥保护脑部的作用。

人们从啄木鸟身上得到了许多减震防震的启示,如在设计头盔和安全帽时,帽顶与头顶之间留有空隙,中间设有填充物,填充材料要用轻而有弹性的海绵状物体。

求采纳...o(∩_∩)o

三、第一滴血3两种苏联直升机的型号

1988年公映的《第一滴血III》在拍摄时,苏军还未撤出阿富汗,因此外景地选择在了自然景观比较接近的中东地区。由于对苏联的了解进一步加深,该片中敌方的武器和装具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除了塞生上校的制服一如既往地“写意”外,苏军使用的迷彩服和阔边帽等细节都得到了比较真实的反映。虽然AK74在当时的西方太过罕见而无法搞到,道具师们还是在一些AK步枪上加装了类似前者的制退器,部分弹匣也改成了橙红色,至少那样在外观上的确要相似许多。影片中的俄军直升机也是由西方同行们“扮演”的。其中体型较小的一架,尽管改变了机头形状和外挂架,但从它独特的“涵道”式尾桨、雪撬式起落架和排气侍神管外形,可以断定它实际就是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于1967年研制成功的“小羚羊”多用途轻型直升机。而用来模仿米-24“雌鹿”的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其实它和第二部中的那架一样,都是由“超美洲豹”直升机加装了下挂火箭埋孝巢和导弹的短翼而成的,应该说这种伪“米在外型上还是比较接近俗称“胖头”的米-24早期型号的。“超美洲豹”是欧洲直升机法国公司于1978年研制的多用途民用直升机,旋翼为4片全铰接桨叶,尾桨叶也是4片,其起落架为可收放的前三点式,而米-24除了同样采用双发设计和前三点可收放起落架外,桨叶数量为5片,尾桨叶为3片。而且米-24是作为军用直升机设计的,其前端没有“超美洲豹”那样宽,舷窗的面积也比后者小得多。关于此架飞机,片中也有多处明显的漏洞,如“米出发老液亏前往部落进行袭击时的一个透空背景镜头中,火箭巢的孔洞中透出了阳光,说明巢内空空如也,但这并未妨碍数分钟后它把部落营地打成一片火海。而兰博从古堡中救出崔特曼上校时,劫走的“米最终坠地烧毁,但那堆只有简易金属支架的残骸一看就是明显的道具。

四、何为实力不强的芬兰,能在苏芬战争中把苏联打的无颜?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解释,芬兰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当然能讲苏军打的一败涂地。

苏联进攻芬兰的时候,其军队刚刚进行了扩充,大量入伍的新兵是毫无战斗经验的,所以敬袭搭对于这样臃肿而战斗力低下的苏军,芬兰派出了亮拿大量由当地猎人组成的游击分队。

当地猎人熟悉地形,脚上穿着雪橇,在雪上如履平地,白色的迷彩服让这些士兵如同幽灵一样,而且常年打猎的缘故,这些猎人的枪法十分精准。

而此时的苏军奉行机械化作战,在芬兰的地形中,机械化部队很难展开,在行进途中更是充满了艰难险阻,而且苏军没有配备任何雪地迷彩服,让苏军士兵在雪地环境种成为了芬兰士兵的活靶子。

而且苏军当时装备的主要武器是莫辛纳甘步枪,枪是好枪,但是当时的步枪还是栓动的,火力密度向当低,而芬兰军队除了装备栓动步枪之外还大量装备了索米冲锋枪。

这种装备了70发弹鼓的冲锋枪在芬兰游击队手里相当趁手,所以芬兰游击队经常发起对苏军的突袭活动,强悍的火力经常压的苏军士兵抬不起禅嫌头,被打的苦不堪言。

甚至在战争中经常由苏军士兵成建制的被消灭。导致最后苏联指挥官感叹苏联占领的土地只够掩埋苏联士兵的尸体。

因为在当时芬兰天时人和地利三个条件都占有,并且当时芬兰也很强大。

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苏兰可以说是占尽了优势。

因为当时苏联轻敌了,而且芬兰抓住了难的的机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