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现在不流行穿中山装?如题 谢谢了
首先:因为有西服,这是世界正装。
另外一点:中山装可以说成也毛时代,败也毛时代。那个年代里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大家都(为了政治原因)穿中山装,从而忽略了美观性,虽然很多,但很难看,改革开放后肯定不再是西服的对手。
不过,中山装的潜力也不小,中山装与西服形制上差别不大,很多经营西服的品牌也都有中山装设计出售(这一点与长衫情况完全不同),毛时代一批给上层人士设计中山装的师傅手艺也还在。
流行
二、民国推翻封建清政府后,为什么没有恢复汉服,反而流行中山装?
个人认为,民国推翻封建清政府后,没有恢复汉服是因为它太大了,不方便运动。而且当时中国派出了一批留学生,他们学习外国文化和服装,然而西装过于昂贵,所以孙先生将中西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中山装。
汉服虽有汉服之美,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它太大了,不方便运动。这就是中山装流行的原因吗?由于汉服行踪不便,一度席卷中国大地的汉服遭到抵制,但灵活得体的中山装却大行其道。
事实上,几十年前流行的汉服还不叫汉服。衣服就是衣服。在过去的两千年封建制度中,虽然中国人民的服饰一直在变化,但除了与仪式和祭祀有关的服饰外,人们的服饰也随着时代而变化。这是一种传统服装,但没有严格的标准。
所以,中山装是孙先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中山装虽然老百姓穿的传统服装有不小的区别,但中山装还是很受一些人欢迎的。
在清朝,中国派出了一批留学生。这些学生大多向往外国先进文化。不管是外国文化还是外国服装,他们都是这群人的目标。
在这样的氛围下,中国穿西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去过国外,在中国学习过。这些人引领着中国的潮流。因此,西服逐渐成为中国上层人士在聚会上穿的一种标准服装。
自然,孙中山先生喜欢外国文化,也喜欢外国文化。中国需要改革,但他不能完全照搬外国人的做法。在服装方面,虽然西服在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人真的能照搬洋装吗?当然不是。特别是西服的价格极为昂贵,这是普通人难以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先生设计了中山装。
中山装是一种方便、实用、价廉的新时代服装。它最适合当时的中国人。
随着中山装的流行,也有旗袍等女装。这些衣服都大方大方。他们不仅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思想,而且还受到了一度席卷整个中国的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
毕竟,传统汉赋是封建传统的代表。如果恢复传统汉赋,将有点历史的逆转。如果直接套用西服,那就太崇洋媚外了。相比之下,穿中山装在新时代已成为必然趋势。
因为本来时代就是在进步,而且全世界也都开始在慢慢的西化,如果还恢复汉服的话,就基本上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了,所以恢复汉服是一个极其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汉服就本身而言也非常不好穿,穿起来特别麻烦。相比于中山装而言差的是太多了,所以我觉得飞行中山装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民国推翻清政府后,倡导的是与西方世界接轨,所以没有恢复传统的汉服流行,孙中山先生设计的中山装,这是当时中国的潮流。
中山装使用的是外国廉价的布料,在样式上与西服有类似的地方,却又不完全相同,是一种新时代的服饰,既方便实用,价格还低廉,最是适合当时的中国人穿着,与中山装一起流行起来的,还有旗袍之类的女子服饰,这些服饰无不得体大方,既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又受到了中华传统思想的影响,一时间风靡了整个中国。传统的汉服毕竟是封建传统的代表,若是恢复传统的汉服,便是显得有点开了历史倒车的样子,若是直接套用西服,又显得太过崇洋媚外,两相比较之下,所以穿着新时代的中山装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因为他们觉得汉服已经是过去的了,如果恢复就说明想恢复以往的生活,而中山装更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
三、中山装能随便穿吗?中山装是谁设计的
中山装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从名称就能得知是由“民国国父”孙中山先生所创。中山装对于中国人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件服饰的出现,让国人从传统袍服向现代服饰跨出了第一步,彻底颠覆了国人心中对服装的观念。直到现在,中山装都被定位是正装之一。那平时我们想穿中山装能随便穿吗?其实也是可以的。有关中山装的历史背景这次就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想了解的朋友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山装怎么来的
中山装起源说有多种说法,但无论是哪种,都和孙中山先生有着莫大的关系。不然怎么会取名“中山”呢?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男式服装多是历史传承改革的长袍马褂,由长袍和马褂两部分组成。长袍,即大襟右衽、平袖端、盘扣、左右开裾的直身式袍;马褂,即对襟、平袖端、身长至腰,前襟缀扣襻五枚。长袍马褂在1929年被孙中山先生定为国民礼服,既为礼服,平常穿着,着实有点不方便。
还有一种服饰便是鸦片战争时期传进来的西装。西装想必读者都是见过的了。虽然西装相比长袍马褂看着精炼许多,但也不是每家人都买得起的,而且西装穿着其实也是十分繁琐。
所以,对于中山装的起源,笔者比较相信的说法便是以下的这个故事。
作为民国时期的大元帅,孙中山先生必定是要经常参加各种会议的。西装就成了他的出行必备服。但我们也知道,西方国家很注重礼仪,所以穿西装这件事也是不简单的。时间一久,孙中山先生也是很头疼的。于是,他就琢磨着能不能做一件既正式又不这么麻烦的衣服?
这衣服既不能太贵,要考虑老百姓的购买力,又不能太“夸张”,得行动方便,还得要展现出中国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
所以啊,孙中山先生就在考察中相中了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但不能照抄啊,于是,他又加上了一点西装元素,去了原来中国流行的立领,改为立翻领。还把原衣上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加上翻盖,下面的两个明袋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
这样,第一件中山装就诞生了。
中山装为何流行
这样的设计可是孙中山先生的良苦用心,可以装更多的东西,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东西掉出来的几率。所有的设计都有寓意。这是一件充满政治含义的衣服。
“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对襟,前襟五粒扣,立翻领”,四个贴袋代表“礼义廉耻”;袖口三粒扣代表民国宣扬的三名主义和共和思想;五粒扣代表中华民国的五权分立;立翻领代表严谨的治国理念。这件衣服还有一个小细节,“后背不破缝”,代表着国家对和平统一的不懈追求。
有着丰富内涵的衣服,又是出自孙中山先生的设计,主要是价格不贵且实用,怎么会不火呢?怎么会不受大家的喜爱呢?
就这样,中山装走进了中国千家万户,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袍服统一天下的局面,也给国人带来了更多的服装设计理念。
为什么没有恢复汉服
其实这个思考很像如今的一个争议――为什么不恢复汉服?那当时孙中山先生为什么没有恢复汉服呢?原因主要有二。
其一,汉服真的很繁琐。穿一次汉服至少要穿三件衣服,即小衣、中衣和大衣。并且穿汉服还要有一系列的配饰,比如发饰、鞋子,甚至妆容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汉服也不是那么便宜,普通人家不一定买得起。汉服一般宽大且长,无论是农夫农妇下地干活还是有钱人家的公子哥小姐出去游玩,都不太方便。
其二便是政治因素。前有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终于被推翻,后又有贼心不死的袁世凯复辟称帝,在这个敏感的时期,一有风吹草动,可能就会导致那本就不怎么牢固的民国根基倒塌。恢复汉服无疑意味着封建“余孽”,在当时是万万不可行的。
又是一场大雨,雷闪交加,闲散在家,收拾屋子。
偶然翻奶奶的衣柜,在衣柜最里边,挂着一件很旧很旧的中山装,袖口磨得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后背补了四个补丁,整整齐齐。那是爷爷留给奶奶的最后一件东西。
在妹妹的衣柜里,挂着三件汉服,都是最近入坑的样式,下面摆放着几双搭配的布鞋。
咱们现在早已是开放的社会了,喜欢什么,无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