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村寨一般为数十户,多至三、四百户。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中,哈尼族建造被称为“土掌房”的土木结构住房。这种住房有坚实的土墙,厚重的草顶。草顶能遮风挡雨,也使住房内冬暖夏凉,通风干燥。
哈尼族的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哈尼族服装,多用蓝色和黑色,款式和装饰众多,尤其是妇女服饰,纷繁多姿。各地妇女服装上身有长衣、短衣、斜襟、对襟、有领、无领、有扣、无扣、长袖、短袖之分,下身则有长裤、中裤、短裤、长裙、中裙、短裙之别。
哈尼族木屐独具特色,这种木屐多为竹板所制,鞋底留有竹节或刻出凸棱用于防滑,十分适于田埂和田间泥路的行走,应属哈尼族服饰的独特部分 。
哈尼族的传统节日众多,最主要的是十月年和六月年。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年,就是过新年。节期五、六天,多至半月。六月年,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是哈尼族的农业祭祀活动,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由于哀牢山区各地气候差异,农业节令耕作时间亦有差异,因而,各地节期略有不同,节期有长有短,有的地方节期4天,有的则6天。
哈尼族命名采用父子连名制,以父亲名字的末一个字或两个字做为儿子名字的前一个字或前两个字。例如:黑嘎(父名)——嘎唠(子名)——唠筛(孙名)……。这样,长久以后,就会形成一串长长的父子连名谱系。现在流传的父子连名家谱,一般在40代至55代左右。
哈尼族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20世纪初,基督教传入部分哈尼族地区,佛教也曾在一些地区传播过,但信教人数不多。
哈尼族善于利用山区自然条件开垦梯田。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通过傍山水沟引水灌溉,垦殖梯田。梯田是建立在哀牢山自然生态系统之上的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在西南高原之上,凡有哈尼族居住的地方,都有哈尼族开垦的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