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筒袜配什么鞋子好看?
上班 对于日常忙于上班的职业女性,不妨选一些净色的长筒袜,银灰、深蓝、黑色会展现冷静、智慧的一面。 如:白色或珠灰色的长筒袜搭配高亮度的灰色或白色职业套装,素雅干净,清晰地表现出女人冷静、智慧的职业个性。较小的鱼网纹搭配职业装也别有一番风情,既时髦又不失大体。
休闲 卸去庄重、严肃的办公室形象,一件裸露膝盖的短裙,搭配一双长过膝部的侧面有辫状皱褶和迷你斑点的半透明长筒袜,最适合周末郊游或与家人一起外出休闲度假。
社交 适宜穿着灰调的丝袜,酒红、黑、灰、紫色会显得庄重、高贵、沉稳。参加盛会穿晚装时,配一双背部起骨的丝袜使高雅大方的格调分外突出。
居家 一双性感十足的带蕾丝边的长筒袜,再配上适用于卧室的素缎面细高跟鞋,让丰盈的线条毕现玉腿在裙衩边忽隐忽现,成为一个最具情调又最浪漫的女人。
二、乐福鞋光脚穿还是要穿袜子
穿乐福鞋要不要穿袜子这个纯看个人习惯,有的人喜欢光脚,有的人喜欢穿袜子,不过一般来说,还是穿袜子会比较好,光脚穿长了会大大缩短鞋子的寿命。
乐福鞋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鞋子,穿着特别舒服,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乐福鞋穿起来既方便又时尚。那么乐福鞋光脚穿还是要穿袜子?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乐福鞋穿搭注意事项吧!
乐福鞋光脚穿还是要穿袜子建议还是穿袜子,光脚穿长了会大大缩短鞋子的寿命。
乐福鞋配什么袜子袜子其实是一项相当伟大的发明,穿上它就可以避免自己的纤纤玉足受伤,冬天保暖,夏天透气,春秋穿上一双,则可以有效地阻止寒气入侵脚踝,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爱它呢!纯棉条纹袜,带货女王首推,可居家穿,可外出穿。配上乐福鞋,露出一截条纹图案,隐隐透露着俏皮,还可以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实现时尚和保暖的一体化。
除了保暖效果十足的纯棉条纹袜外,还有潮人必备的渔网袜。虽然这种四面漏风的袜子保暖效果为零,但它的扮酷效果绝对是一百分。乐福鞋里面穿上渔网袜,既能除去渔网袜本身带来的风尘味,还可以中和乐福鞋的中性特质,此举一箭双雕,是各路时尚达人的不二之选。乐福鞋与袜子的组合着实让人欢喜,无论是国内小花们的机场街拍,亦或是国外超模的看秀穿搭,这对组合的出现率绝对是一路飙升,成为大家的心头好。那么你还在等什么呢,赶紧去秀你的乐福鞋和袜子吧!
乐福鞋穿搭注意事项1.如今得益于五花八门的材质和细节装饰物,乐福鞋早已不受搭配的局限,无论正装、休闲都能与它完美契合。
2.至于穿乐福鞋不能搭配袜子的说法,也是不够准确的,如果你不是死板的IT女,搭配修身九分裤,袜子又够好看,一切都变得可能。
3.根据季节的不同,所选Loafer的材质也应相对有些变化,比如秋冬季节可以选择例如磨砂、翻毛皮之类的材质相对厚重的鞋子,而春夏季节则可以选择光泽度较高的皮鞋材质。
乐福鞋品牌推荐1.Everlane
近两年Everlane的火爆程度不可小觑,这个在2011年才创立于美国西海岸的品牌以“极致透明化”的理念著称,仅在网络销售。如果你想要买一些质感好又耐穿的基础款单品,一定不能错过它。乐福鞋是Everlane的招牌之一,在Instagram上深受达人们的喜欢。极简的设计不仅耐看还便于搭配各种造型,超高的性价比成为许多人入手的一大原因。
2.NicholasKirkwood
如果你比较追求设计感、又想显得小众有个性,NicholasKirkwood这双品牌最为经典的乐福鞋就再适合你不过了。这是来自英国的设计师鞋履品牌,其在鞋履界的知名度可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你所熟悉的大牌,设计师更被誉为是“鞋履界的米开朗琪罗”。最基础款的价位在2K左右,属于比较轻奢的入门之选。
3.CharlotteOlympia
CharlotteOlympia的猫咪鞋相信对许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尤其是有了AlexaChung、TaylorSwift、EmmaRoberts等忠实粉丝之后,知名度更是大开。喜欢可爱风格的女生,不妨投资一双它们家的乐福鞋,让你在细节之处展现不经意间的魅力。
4.Tod's
Tod's的豆豆鞋几乎无人不晓,也算是品牌最为经典的单品之一,以舒适著称。而品牌也一直在不断推陈出新,各种材质各种颜色的款式受到越来越多潮人的追捧。若是初级爱好者,不妨入手一双最为经典的款式,可以穿上好多年。
以上关于乐福鞋穿搭技巧的内容介绍,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分享,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建议,具体根据自己的喜欢进行选择穿不穿袜子,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乐福鞋的穿搭技巧。
三、学校为了保持每个教室的干净,要求我们把鞋子脱在教室外面才能上课,这合理吗?
芬兰小学内的衣帽区作者介绍:钱文丹,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及芬兰坦佩雷大学中芬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原刊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杂志2017年12月刊。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思考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中国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从未懈怠,2016年9月13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21世纪核心素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跟联合国在2005年发布的《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剑指一处:“教育的质量,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又要促进学生社会情绪化发展,及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价值观和创造力。”而教室作为学生活动的物理场所,什么样的空间设计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如何确保学生在这个空间内能够锻炼21世纪需要的核心技能?已然成为各国教育改革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2006年就召开过主题为“未来学校――学习环境、教学法和建筑”的研讨会,与来自21个国家的100多名教育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因此,我结合自己去芬兰中小学校参观学习、课堂观摩的感悟,以及访谈当地教师,来分析芬兰教室是如何设计和布置,以满足21世纪核心素养的需要。芬兰教室――让学习场所成为“白天的家”芬兰教育者认为,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养成的场所,还是师生聚集,共同生活的“白天的家”。因此芬兰教室的设计和布置处处体现对师生的人性化关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芬兰每所学校的每间教室,都有衣帽间或衣帽架。不管是幼儿园2、3岁的小孩,还是中小学生,甚至是就读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每天一到校,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脱衣服、脱鞋,穿着单薄的衣服和袜子,身体轻松地进入教室开展一天的学习活动。他们不怕冷吗?这是因为:第一,芬兰每间教室都安置了很好的通风系统和温度调控系统,四季保持20多度的恒温,一旦孩子进入教室,通风系统就会自动排气,更换进新鲜的空气。第二,教室内铺有柔软的地毯,这样穿着袜子在教室走动也不会冷,学生们还可以坐在地上、或趴在地上讨论,让身体得以放松、休息。芬兰小学教师Susane告诉我,他们相信“人在身体舒服、放松、自由舒展的情况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的自由驰骋。而把自己的外套、鞋子、书包放在衣帽间,也能让教室内部更整洁、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互动空间。”其次,芬兰中小学教室特别注重对家具、色调、生活用品的精心选择和使用。教室内部多以暖色调为主,让人走入其中就有一种很自在、方便、生活化的感觉。中小学教室一般都有很大的窗户,基本占据着一面墙,同时配有窗帘,方便师生根据天气和季节变化,或者所需要的气氛,自由调节所需要的光度,营造出一种居家品位。每间教室又配有水池、洗手液、手纸、镜子、甚至沙发等生活用品,供孩子们使用。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渴了,他们便可直接走到教室后面的水池取水喝,无需跟老师打招呼。这样自由、舒服、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就是为了让学生爱上在校时间,把学校当成自己“白天的家”。最后,芬兰教师用学生的作品装扮教室,营造师生对班级的归属感。芬兰基础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小学阶段实行的是全科教师,即一名教师几乎要教授全部的课程(包括芬兰语、英语、数学、宗教、环境、音乐、手工等,体育除外),并要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这样教师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装扮自己的班级。他们对教室的布置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按照个人风格和教育理念装扮教室,比如桌椅如何摆放,是三五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还是传统的一排排座位;地毯、窗帘选什么颜色;教室门口如何装扮、班级全家福贴在哪里。教师在设计这些的时候,教室已经不单单是他工作的场合,慢慢变为他在装扮自己的“家”。另外,为了强化教师对班级的归属感,小学教师的办公室就设置在班级内,它是一个隔间,教师透过玻璃,就可以观察到学生的一举一动。二是教师用学生的作品装扮教室,与中国不同的是,芬兰教师不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筛选,即使是不成熟的作品,芬兰教师也会大方地把它摆放在教室内,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同,更让他在走进教室时,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践行大于言说,在这种无形中,师生构建对班级的归属感。芬兰教室――让学习环境支持教学理念和方法芬兰著名校园设计师Ilkka Salminen说过:“教室的设计,首先应当服务并支持学校的教学理念。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教室,而在芬兰的一些学校里,教室内外都是潜在的学习空间,所有的教室设计都旨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一个有教育创意的设计师应当能够使教室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动力,并让他们在这里开展学习活动的每个瞬间成为一种有趣的生命体验。”在《芬兰中小学国家课程设置及特点》一文中,作者指出芬兰基础教育的理念是,既让学生的个性化得到最大发展,又要提升学生的合作、互动能力;既要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兼具社交技能、生活技能的培养。这与我国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不谋而合。那么,芬兰教室到底是如何利用空间,以支持学校的教学理念的?一是打造自由空间,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于韦斯屈莱大学附属小学Norssi为例,学校的每一寸空间,都是个人学习的场所。在教室角落里有沙发、在教室外有圆桌活动区、在走道内有舒服的长凳、在图书馆有安静的个人空间,小学低段学生一周两节的自由阅读课,学生就可以不限场合、不限姿势,在任何他们想呆的地方阅读。这样的自由空间,不仅仅是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它也为学生进行同伴分享提供随时随地的可能性,因为它也可以是三五小组自由聚合的场所。芬兰小学教室内二是运用桌椅的灵活性,构建合作式学习空间。在芬兰中小学教室里,低年级还是采用传统的排排坐的桌椅布置,到了三年级,更多是大家围成一个圆摆放桌椅而坐,或是三五张桌椅拼在一起,便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也便于教师开展分组指导。有些桌椅还带有轮子,方便师生根据需要灵活移动和组合。有些教室内用健身球取代传统的椅子,既然让学生身体多活动,以避免久坐所带来的身体伤害,又方便学生随时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芬兰学校利用桌椅的连通性的方法,也为学生之间互动、社交能力的养成提供了重要保证。三是把固定教室和“主题教室”高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步学习。对生活技能的培养是芬兰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学校不仅开设手工、木工、家庭经济课、缝纫等生活教育课程,学校还配有手工室、木工室、家庭经济课、缝纫、缝纫机室等“主题教室”,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比如木工教室就是一个各种机械齐全的车间,材料配备齐全,孩子们在这里做出各种创意作品。在家庭经济课教室,冰箱、微波炉、面板、刀具等各类制作食品的厨具一应具有,件件不差,孩子们拿起锅碗瓢盆,在实践中学习必备的生活技能。缝纫教室里,布匹房、织布机、缝纫机都有,挂满了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加工的成品,有的干脆自己身在穿上。芬兰教室――大自然和社区是最好的教室“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这在芬兰已成为共识,这就让芬兰教室具有开放性特点。小至幼儿园的孩子,每周都会去森林里活动,甚至在特色化的芬兰森林幼儿园里,他们每天都会去森林里展开教学,即便下着雨,幼教老师依然带着孩子在细雨中玩耍、渗透生命教育。在于韦斯屈莱的一所幼儿园,我询问园长Anna:“在森林里活动,孩子们学到的最重要能力是什么?”Anna告诉我:“是团队合作能力。在森林里爬上爬下,孩子们更容易学会相互支持和合作,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你负责东边,我负责西边,一起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很好的team player。”大到初、高中学生,在森林里的开展田野调查。我在芬兰亲身体验了多节以大自然为教室的课堂。比如七年级的“地理与生物”这门课,教师把课堂搬到了学校附近的树林中开展,学生的任务是搜集森林中不同类型的树叶,并做好记录每种树叶是在什么土壤下生长出来的。教师就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头行动。最后,学生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调查结果,如果这一小组比其他小组少收集了两种,要分析为什么;也让学生自由发表此行的收获和感悟。由此获得的对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的认识,想必比教师口头传授更有效吧。与此同时,芬兰教室开放性的另一个体现是,与当地社区、公园、体育场、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的连通。我在Norssi小学听课期间,就跟随老师带着小学生去手工博物馆上课,老师会设计这节手工课的主题,而博物馆提供给孩子手工材料和场所,以及展示的平台,并且馆员会协助教师指导孩子们动手操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最大支持。总而言之,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养成的场所,更是学生们分享见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及发展社会性和情感性的场地――在这里,孩子们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芬兰教室的设计,就从学生生活场所、学习环境、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养成这三个维度进行布置,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人性化关怀,更多个性化发展支持,更有效的合作学习空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以满足21世纪核心素养的需要。
芬兰小学内的衣帽区作者介绍:钱文丹,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及芬兰坦佩雷大学中芬教育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原刊于《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杂志2017年12月刊。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思考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样。中国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从未懈怠,2016年9月13日,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21世纪核心素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这跟联合国在2005年发布的《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剑指一处:“教育的质量,既要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进步,又要促进学生社会情绪化发展,及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价值观和创造力。”而教室作为学生活动的物理场所,什么样的空间设计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如何确保学生在这个空间内能够锻炼21世纪需要的核心技能?已然成为各国教育改革者急需解决的问题。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在2006年就召开过主题为“未来学校――学习环境、教学法和建筑”的研讨会,与来自21个国家的100多名教育者分享他们的经验。因此,我结合自己去芬兰中小学校参观学习、课堂观摩的感悟,以及访谈当地教师,来分析芬兰教室是如何设计和布置,以满足21世纪核心素养的需要。芬兰教室――让学习场所成为“白天的家”芬兰教育者认为,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养成的场所,还是师生聚集,共同生活的“白天的家”。因此芬兰教室的设计和布置处处体现对师生的人性化关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芬兰每所学校的每间教室,都有衣帽间或衣帽架。不管是幼儿园2、3岁的小孩,还是中小学生,甚至是就读于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每天一到校,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脱衣服、脱鞋,穿着单薄的衣服和袜子,身体轻松地进入教室开展一天的学习活动。他们不怕冷吗?这是因为:第一,芬兰每间教室都安置了很好的通风系统和温度调控系统,四季保持20多度的恒温,一旦孩子进入教室,通风系统就会自动排气,更换进新鲜的空气。第二,教室内铺有柔软的地毯,这样穿着袜子在教室走动也不会冷,学生们还可以坐在地上、或趴在地上讨论,让身体得以放松、休息。芬兰小学教师Susane告诉我,他们相信“人在身体舒服、放松、自由舒展的情况下,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的自由驰骋。而把自己的外套、鞋子、书包放在衣帽间,也能让教室内部更整洁、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互动空间。”其次,芬兰中小学教室特别注重对家具、色调、生活用品的精心选择和使用。教室内部多以暖色调为主,让人走入其中就有一种很自在、方便、生活化的感觉。中小学教室一般都有很大的窗户,基本占据着一面墙,同时配有窗帘,方便师生根据天气和季节变化,或者所需要的气氛,自由调节所需要的光度,营造出一种居家品位。每间教室又配有水池、洗手液、手纸、镜子、甚至沙发等生活用品,供孩子们使用。如果学生在上课时渴了,他们便可直接走到教室后面的水池取水喝,无需跟老师打招呼。这样自由、舒服、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就是为了让学生爱上在校时间,把学校当成自己“白天的家”。最后,芬兰教师用学生的作品装扮教室,营造师生对班级的归属感。芬兰基础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小学阶段实行的是全科教师,即一名教师几乎要教授全部的课程(包括芬兰语、英语、数学、宗教、环境、音乐、手工等,体育除外),并要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这样教师享有高度的自主权装扮自己的班级。他们对教室的布置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按照个人风格和教育理念装扮教室,比如桌椅如何摆放,是三五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还是传统的一排排座位;地毯、窗帘选什么颜色;教室门口如何装扮、班级全家福贴在哪里。教师在设计这些的时候,教室已经不单单是他工作的场合,慢慢变为他在装扮自己的“家”。另外,为了强化教师对班级的归属感,小学教师的办公室就设置在班级内,它是一个隔间,教师透过玻璃,就可以观察到学生的一举一动。二是教师用学生的作品装扮教室,与中国不同的是,芬兰教师不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筛选,即使是不成熟的作品,芬兰教师也会大方地把它摆放在教室内,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同,更让他在走进教室时,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份子。践行大于言说,在这种无形中,师生构建对班级的归属感。芬兰教室――让学习环境支持教学理念和方法芬兰著名校园设计师Ilkka Salminen说过:“教室的设计,首先应当服务并支持学校的教学理念。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传统的教室,而在芬兰的一些学校里,教室内外都是潜在的学习空间,所有的教室设计都旨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一个有教育创意的设计师应当能够使教室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动力,并让他们在这里开展学习活动的每个瞬间成为一种有趣的生命体验。”在《芬兰中小学国家课程设置及特点》一文中,作者指出芬兰基础教育的理念是,既让学生的个性化得到最大发展,又要提升学生的合作、互动能力;既要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兼具社交技能、生活技能的培养。这与我国提出的“21世纪核心素养”不谋而合。那么,芬兰教室到底是如何利用空间,以支持学校的教学理念的?一是打造自由空间,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于韦斯屈莱大学附属小学Norssi为例,学校的每一寸空间,都是个人学习的场所。在教室角落里有沙发、在教室外有圆桌活动区、在走道内有舒服的长凳、在图书馆有安静的个人空间,小学低段学生一周两节的自由阅读课,学生就可以不限场合、不限姿势,在任何他们想呆的地方阅读。这样的自由空间,不仅仅是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它也为学生进行同伴分享提供随时随地的可能性,因为它也可以是三五小组自由聚合的场所。芬兰小学教室内二是运用桌椅的灵活性,构建合作式学习空间。在芬兰中小学教室里,低年级还是采用传统的排排坐的桌椅布置,到了三年级,更多是大家围成一个圆摆放桌椅而坐,或是三五张桌椅拼在一起,便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也便于教师开展分组指导。有些桌椅还带有轮子,方便师生根据需要灵活移动和组合。有些教室内用健身球取代传统的椅子,既然让学生身体多活动,以避免久坐所带来的身体伤害,又方便学生随时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芬兰学校利用桌椅的连通性的方法,也为学生之间互动、社交能力的养成提供了重要保证。三是把固定教室和“主题教室”高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步学习。对生活技能的培养是芬兰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学校不仅开设手工、木工、家庭经济课、缝纫等生活教育课程,学校还配有手工室、木工室、家庭经济课、缝纫、缝纫机室等“主题教室”,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比如木工教室就是一个各种机械齐全的车间,材料配备齐全,孩子们在这里做出各种创意作品。在家庭经济课教室,冰箱、微波炉、面板、刀具等各类制作食品的厨具一应具有,件件不差,孩子们拿起锅碗瓢盆,在实践中学习必备的生活技能。缝纫教室里,布匹房、织布机、缝纫机都有,挂满了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加工的成品,有的干脆自己身在穿上。芬兰教室――大自然和社区是最好的教室“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这在芬兰已成为共识,这就让芬兰教室具有开放性特点。小至幼儿园的孩子,每周都会去森林里活动,甚至在特色化的芬兰森林幼儿园里,他们每天都会去森林里展开教学,即便下着雨,幼教老师依然带着孩子在细雨中玩耍、渗透生命教育。在于韦斯屈莱的一所幼儿园,我询问园长Anna:“在森林里活动,孩子们学到的最重要能力是什么?”Anna告诉我:“是团队合作能力。在森林里爬上爬下,孩子们更容易学会相互支持和合作,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你负责东边,我负责西边,一起解决问题,让他们成为很好的team player。”大到初、高中学生,在森林里的开展田野调查。我在芬兰亲身体验了多节以大自然为教室的课堂。比如七年级的“地理与生物”这门课,教师把课堂搬到了学校附近的树林中开展,学生的任务是搜集森林中不同类型的树叶,并做好记录每种树叶是在什么土壤下生长出来的。教师就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头行动。最后,学生汇报自己小组内的调查结果,如果这一小组比其他小组少收集了两种,要分析为什么;也让学生自由发表此行的收获和感悟。由此获得的对植物种类和生长环境的认识,想必比教师口头传授更有效吧。与此同时,芬兰教室开放性的另一个体现是,与当地社区、公园、体育场、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的连通。我在Norssi小学听课期间,就跟随老师带着小学生去手工博物馆上课,老师会设计这节手工课的主题,而博物馆提供给孩子手工材料和场所,以及展示的平台,并且馆员会协助教师指导孩子们动手操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最大支持。总而言之,教室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养成的场所,更是学生们分享见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及发展社会性和情感性的场地――在这里,孩子们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芬兰教室的设计,就从学生生活场所、学习环境、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养成这三个维度进行布置,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人性化关怀,更多个性化发展支持,更有效的合作学习空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以满足21世纪核心素养的需要。
我觉得这样是不合理的,因为冬天的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如果还穿凉鞋,把鞋子脱在外面,只穿一个袜子的话。肯定人的身体会受不了的
如果一年四季都要穿凉鞋和白袜子,这是不合理的,除非教室里面有空调,否则冬天的话会非常冷的。
学校为了保持每个教室干净,要求你们把没有针鞋子都脱在教室的外面才进去上课,这样做我认为是不合理的。